中基协持续发力!上半年超1000家私募被注销

小编 2024-12-31

近两年,随着监管逐渐升级,私募业生态也在不断优化。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8月3日,今年以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注销数量已超过1000家,还有上百家私募因违规遭到中基协的纪律处分。

在业内人士看来,“伪私募”“乱私募”的加速出清,有助于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私募机构正在进一步强化合规意识,提高合规风控水平。

具体来看,有60%左右是协会注销的,主动注销和12个月无在管产品注销的分别占30%和10%。

被协会注销的私募基本都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长期从事无关业务”。

新毅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毅资产)因存在兼营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业务、聘用无基金从业资格人员从事投资工作、私募基金收益不完全与投资项目的收益挂钩等问题被协会撤销管理人登记。北京乾丰同德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乾丰同德投资)因从事与私募基金无关的业务同样被撤销资质。

更常见的是连续被监管开罚单,而且未于规定期限内向协会提交异常经营专项法律意见书。

比如曾经的私募冠军广东新价值,就多次因未配合上市公司及时披露股份减持计划等违规行为被监管多次出具警示函。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运作指引》)将在8月1日正式施行。《运作指引》明确了私募证券基金的初始募集及存续规模分别为不低于1000万元和不低于500万元。业内人士预计,随着8月份新规落地,私募证券基金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提升。预计私募注销数量不排除进一步上升。

投资人的难点

然而当下私募注销的增多并没有让投资人选私募的难度变小。

三方网站的产品净值看不到之后,一般投资人想了解到私募的信息可能更加需要依赖代销机构。

但代销机构架子上所有策略产品加在一起也就几十只,其中可能大部分产品性价比都比较低,且费率还高。

如果仅仅只靠几家代销机构的产品推荐,投资人踩坑的几率不小,毕竟这些产品的“高光时期”大概率已经过去了。

当下,真正值得投的产品大多都因为规模的原因还上不了代销。

厂长这边时不时还能挖掘到一些绩优小私募,其中有机构分享的,也有私募自荐的。

至于是不是真的小而美,厂长也需要时间去尽调。

仔细考察过后,觉得不错的管理人也都有在公众号或是圈子里分享,比如去年规模只有10亿的PS、当时知名度较低的LP等等。

PS自不必说,最近一年多的超额收益/回撤都排名同类前列,今年更是逆势突破百亿规模。

LP旗下的短周期CTA产品在最近一年半的时间里,表现也相当强势,在整体CTA策略较为难做的情况下,净值依然在不断创新高。

为了解决大家的难点,厂长近期也是挖掘到了一家稀缺的打板策略私募,这家私募之前收入主要是靠自营,最近一年才开始慢慢铺开资管。

由于规模较小,管理人在各类代销机构里都找不到,厂长也是从朋友那边获取到的信息并做了后续的尽调考察。

发现这家私募在打板捕捉较高收益个股的同时,也非常注意风控,投资组合的单票上限一般不超5%,单日整体仓位一般不超过25%,大多数时候在5%-15%,因此最大回撤可控。

今年至今,即便市场较差,旗下打板策略代表产品依然做出了不错的收益。